查看原文
其他

胡同馆子和没有尽头的对话

小样 Young
2024-09-07

如果我和你约在一间胡同馆子里吃饭,那么我们的交情一定不会浅。只有和相识已久的友人,我才会选择胡同里的小馆子见面吃饭,因为我知道你不会为路上七寻八找耗费的时间而怪罪我,我也知道你不会嫌弃这馆子逼仄邋遢,只要见的人对,菜好吃。


大概因为好奇,所以每次瞥见亮灯的胡同总有走进去看看的想法。对我们来说,约在胡同里的饭局,在找寻胡同的过程中已经开局。走在老城区的主街上,我们略显紧张地东西张望,生怕不留神就错过几条胡同。幸运的时候,那间馆子开在胡同口,你一转弯就能看见发光的招牌,于是暗自庆幸自己心细。但有的时候,胡同馆子偏藏得深,胡同里是民居和便民超市——都是你在地图软件上根本找不到的参照物。唯一的办法就只有集中注意往胡同深处去,这种体会就像小时候淘米缸里的量杯,伸手下去不断摸探目标。经过几个拐弯,或者几次要不要回头的艰难选择后,终于找见友人相约的馆子,你见面第一句一定是说:“这地方还挺难找啊”,这时作为友人的我就会讪讪笑。


胡同馆子因为离民居近,是附近住户时常光顾的地方,虑及口碑传播的影响力,味道一般不会差。不显眼的位置和不精致的装修,降低了这些馆子的固定成本,所以大都做到物美价廉。然而对我来说,选择胡同馆子最重要的原因,是亲近感。馆子里的桌子都不大,人和人自然挨得近;食客都是小家庭,熟龄夫妇,老人和交心朋友,话题取自生活浓淡,即使空盘之后继续絮叨也不会遭人颜色;胡同馆子将外部空间的存在感最大弱化,夜晚外头就是麻黑一片,白天外头也只有偶尔路过的车铃响,所以时间只是轻声路过,而对话没有尽头。


在雪后雾气弥漫的夜里,和两个初中同学约在西四八条的胡同馆子。如果不是因为两人都在大海淀地区,我极少有机会从东五环边跋涉去西城。这间馆子的特色在于将云南菜和北京菜进行了本土融合,据说原是云南老板开的云南菜馆,但是安身在北京胡同中,怎能不虑及周围街坊想吃肘子卷饼的需求。所以十年下来,菜色日渐丰富,既有云腿山菌特色米食,也有卤煮酱肘胡同菜。


翻阅厚厚一本菜单,如同看这间馆子的十年日记。颇有趣的细节是,大多数菜名旁边都附上了“菜龄”,最长的为10年,如招牌的私家小炒,昆明煎土豆,还有一大部分5年菜龄的菜,大概是因为南北融合,所以将云南特色食材如云腿,鸡枞,饵块等用北方菜的手法料理。


八条一号餐厅特色菜“私家小炒”


另一道招牌:昆明煎土豆


两个友人一人学的是经济,一人学的是法律。我们三分别阐述完各自对学习第五年专业的感受后,又谈及思维养成,生活规划这类人跟人差异巨大的话题。虽然初中毕业后和他俩深谈的机会不多,但是这次交锋内心依然感叹,学霸还是当年的学霸啊。其间触动颇深的一个话题,问学经济的友人如何能和女友维持六年感情。他思忖下,纠正说:“为了维持关系多累啊。”


—两个人在一起是常态才对,分开才是非常态。所以你应该问为什么我俩没有分开。这种生活体验类似于,人在茫茫宇宙中,落在了某一个星球,而星球上是她。换句话说,这是概率事件啊。


—那你怎么确信就是她了呢?也许你还没遇到对的那个人呢?


—没有对不对的问题,只有合适不合适。而和一个人在一起几年,足以了解是否合适。


—可是和一个人在一起那么多年,未来还要继续在一起,失去了新鲜感怎么办?


—可能对于有的人来说,感到新鲜是彼此吸引的前提。而我就是在一个偶然机会落到那个星球上并且获得了归属感,换句话说,新鲜感对于我的爱情来说没有那么重要的地位。


学经济的友人说出这些话时,我突然感慨:无论爱情还是经济,在他眼里都是门纯粹而明晰的学问。当我们茫茫宇宙般的话题进行到一半时,桌上的菜已经吃得差不多。好在那盘宫保味的鸡丁虾球小炒里有许多花生米,所以聊天过程中,还可以用筷子不时拾起花生米咀嚼。



另一间胡同馆子在雍和宫附近,大概因为是个香火旺盛的地段,所以即使是深处戏楼胡同,这家馆子的人气也较之西四那家高了不少。提前定了位置前往,被安排二楼空间。馆子做的是平价的胡同菜,招牌菜“鸡里蹦”是道偏甜口的鸡丁虾球小炒,性价比颇高,几乎每桌都会点。馆子里的京味小吃除了豌豆黄芸豆糕之类的传统品种,还有颇让本地小孩怀旧的“棉花糕”,白净松软的大米发糕,慢慢嚼能尝到甜,或者蘸炼乳,温柔的奶味甜香一下唤起味蕾的童年记忆。



棉花糕


和刚从西藏“受苦”回来的姑娘在这间馆子吃饭,因藏地饮食匮乏而消瘦半个多月后,她带着胃口最先回来,于是洋洋洒洒点满一桌子菜,以至于吃到后来得把凉菜往隔壁桌子上放。虽然胃口回来了,但流浪的心显然还在路上。我只想问问这位现在身处英国的姑娘,回拉萨开客栈的心愿还在不在?




除了前头两家传统的北京胡同饭馆,第三家让人记忆深刻的是后海南沿的“我家小馆”。这是间小居酒屋,你需要穿过后海银锭桥边一溜声色酒吧,等走到周围的声响稀落,就可以在看见前方小馆发出的光晕。前后不着调的小居酒屋,每天晚上独自对着沉睡的后海。拉开门,深夜食堂的即视感扑面而来,差别是老板尚年轻。


一人前往的客人多安排在板前,看老板忙碌地烤串或者看眼电视里五郎嚼动食物,独自享受这种片场气氛。多人聚餐被安排在靠窗的两个卡座,卡座边的墙壁贴满食客的照片。一层层重叠的照片之下,几近褪色的那几张照片,老板应该知道关于它们的好多好多故事吧。如果老板有一天关了小馆,继而把这些年遇到的故事写下,精彩应该不输《深夜食堂》。


小居酒屋挂满了往来食客的照片


六个姑娘各自捧一碗茶泡饭,吃着泡姜片和关东煮,热腾腾食物的暖心程度更甚男友。相互交换感情经历也许是快速熟络的捷径,但是感情一如茶泡饭,虽然有的人碗里是鲣鱼,有的人是梅子,但是回味起来皆如茶泡饭一样淡然。对这家小酒屋的念想,是在吃过黄油土豆后产生的。


黄油土豆


有一种美味关系是:You are the butter to my bread,the breathe of my life.


黄油之于土豆,就是呼吸之于生命。它会散发出面包想起,凑近它,温暖的气息又让你想起冬天太阳下晒的棉被给人的妥帖。黄油土豆外层撒粗盐,烤得微脆,内里却非常绵软,入口就化。可以说这道黄油土豆和西四馆子里的昆明煎土豆,完胜这些年吃过的所有土豆。


通向每一间胡同馆子的路,也是通人心的路,曲折幽深,终会寻见一点光亮。昨天看朋友圈里师妹说,有灯真好。深以为然,有尽的黑暗和无尽的对话最好。



推荐的胡同馆子名单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【八条一号餐厅】

西四北八条1号(平安里路口)

主营云南菜和北京菜,地址为老店,新店在距离不远的护国寺大街。


【七寻八找胡同菜】

雍和宫戏楼胡同二巷甲1号

主营北京胡同菜,饭点人气较旺,最好提前预定位置。


【我家小馆】

后海南沿甲58号

主营日式烤串、关东煮和下酒小食,下午5点开始营业,位子少需提前预定。


【饭疏食】

东四四条甲83-4

主要售卖温州糯米饭套餐,搭售自家酱肘和杨梅酒。店小,宜快食。



【鼓楼吃面】

鼓楼东大街东公街25号

摇滚乐迷的鼓楼据点,原蜜三刀主唱开的面馆,现在菜品类型丰富。



【 燃串嘟厨房】

东单北大街东堂子胡同48号

点击阅读原文《胡同里的广告人食堂》,不知道现在是否还在营业。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小样 Young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